第(1/3)页 等众人看清从背光中走出的说话的人,才惊呼出声: “中将,中将来了。” “是夏尔中将。” …… 法兰西工程师纷纷起立迎接,英国顾问团也跟着起身,就连史蒂芬也收敛起傲慢的姿态向夏尔致意。 夏尔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,语气轻松:“让我们随意些,先生们,像平时一样讨论问题。毕竟我是陆军,你们说的我多半听不懂。” 众人笑了起来,只不过表情各异。 法兰西工程师这边把夏尔的话当作“打趣”,他们不认为夏尔真的听不懂海军的问题。 北海那场举世瞩目的胜利就是夏尔指挥的,他还研发出“回声探测仪”和“鱼雷飞机”扼住潜艇和军舰咽喉的人,怎么可能“听不懂”? 英国顾问团那边却把这话当真了。 这是出于英国皇家海军世界第一的自负,同时也是因为英国对舆论的封锁,或者说英国媒体的刻意引导,使处于中低层的英国顾问团对“鱼雷飞机”引发的巨变不屑一顾: “法兰西‘鱼雷飞机’的成功只是因为目前军舰缺乏防空准备。” “一旦对方使用水上飞机拦截,它们甚至无法靠近目标,即便靠近也会被防空火力摧毁!” “海上霸主依旧是战列舰,这一点不会改变,‘鱼雷飞机’无法撼动它的地位!” …… 史蒂芬上校的想法虽没有这么绝对,但也差不多。 他认为只要航母得到发展能够起飞更先进更快的战斗机,由轰炸机改装的“鱼雷飞机”就不值一提。 “中将。”史蒂芬上校离桌走到夏尔面前,恭谨的递上文件:“这是您要的数据,目前只到一部分,其它的我们将分批送来。” 这是军需大臣的一种策略。 如果一口气把所有数据交到夏尔手里,夏尔抄一份转头就说这些数据没用再送回来,那么军需大臣做的一切都白费了。 因此分批给出数据和建议是明智的,最好还能卡住法兰西航母建设的脖子,或者将其带到错误的方向上去。 夏尔翻了翻,的确是英国航母的设计方案,但却是旧版“暴怒号”的改装方案。 (上图为一战时期英国改为航母的“暴怒号”巡洋舰,它保留了后方舰炮,但降落极为困难实验结果不理想,第二年改为全通甲板)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