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到了自己洪武后期时,所闹出来的南北榜案,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。 而统一说话的标准,并将之给推广开来,让全国都说同一种语言,有着极其强大的意义。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华夏,为什么每次分崩离析之后,最终还是能够再次统一? 为什么华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,打不烂,愈挫愈勇? 文化同源,以及秦始皇时的书同文,车同轨,统一度量衡这些,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 尤其是书同文。 有了这一条,哪怕各个地方的口音并不相通,但是文字却是相同的。 彼此之间,能够通过文字正常的交流,理解并推行朝廷政令。 等而统一口音这事,后面历朝历代也都在做, 一直都有官话存在。 但终究推广的力度还是不行。 会官话的人不多。 众多地方上的寻常百姓,没有几个会官话的。 特别是南方,一些地形相对封闭的地方。 那说话的口音,更是五花八门。 有些相隔百十里,彼此之间所常用的语言,就有着大不同。 这无疑很不利于政策的传播推行,以及民族的融合。 自己一直在洪武正韵上面大做文章,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。 就是想要弄出一个,符合大明的情况,并减少南北之间隔阂的官话出来。 好让南北混为一体,加强南北之间的融合。 毕竟都说一种话,自然而然就会有着,天然上的认同与亲切。 按照自己的想法,这种官话,里面有着很多北方雅音的元素,同时也能兼容南方的语言。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,南方的众多官员士人,对此极为排斥。 在修洪武正韵上,哪怕自己再三说出要求。 这些人也会通过他们的办法,进行各种的搪塞。 敷衍自己。 哪怕自己后面杀了人,也一样如此。 自己给出了十分要求,他们能完成一分就不错。 不是说他们不明白事情该怎么做,而是故意不往里面增添太多,中原雅音。 说来说去,还是心里面没有家国天下,依旧还是守着一己之私。 高高在上,从心里鄙夷北方之人。 认为北方长时间被蛮夷所统治,里面的很多人穿胡服,有些还说胡语,行事野蛮粗鲁。 和他们这些江南的风流文人,有些天然的不同 有着上辈子的这些经历在,朱元璋这件事上,不可能重蹈覆辙。 所以,他对着宋濂摇了摇头道:这事儿,宋先生就不要做了。 宋先生年龄也大了,精力有限。 咱不忍心看着宋先生如此操劳。” 让宋濂等人去修,修出来会是一个什么结果,朱元璋可太清楚了。 既如此,他何必要浪费时间,和这些人进行扯皮。 白白的让自己生气,并浪费大量推广洪武正韵的宝贵时间? 既然不想做,既然心里面没有大局,不愿意南北混一,那就不要做了。 离了宋夫子这些人,自己也一样能把事给做成了! 什么情况? 宋濂心头突的一跳,整个人都有些懵。 他最为担心的事情,还是发生了? 皇帝果然是准备把自己等人给撇开,让宋讷这个北侉子为主导,修订洪武正韵! 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。 一但真的如此,那洪武正韵,可就真的废了! “陛下,臣虽然年纪大一些了,但身体还是挺不错的,从来没什么大病。 而且,这洪武正韵,关系根本。 臣又安敢不效犬马之劳? 些许劳累,和此等大事比起来,完全不值一提。” 宋濂急了,他是真的急了! 这一次,皇帝把自己喊来说这事儿,他要是不将之给拦下,今后他必然会被无数士人所指责,所埋怨。 而他自己,同样也无法过自己心中这关。 所以,必须要想方设法,把这事儿给拦下来。 绝对不能让北方口音,在正韵之中,占据主导地位。 宋讷这个北侉子,他还不配修洪武正韵! 而宋讷,依旧还是不为所动,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这些一样。 这让宋濂心中,愈发的着急。 不妙的感觉,越来越严重。 只怕……皇帝和宋讷他们,已经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。 宋讷这个北侉子,居然不声不响的,干出了这种事情来! “宋先生别着急,宋先生一片拳拳之心,想要为国为民,咱是能够理解的,咱也很认同。 不过,这件事还是不必劳烦宋先生了。 宋先生确实年纪不小了。” “陛下,臣不怕累,不怕苦, 洪武正韵臣等之前,所进行修订之时,确实有不少考虑不到的地方。 对于北方雅音,采纳的不够多。 臣等再次修订,必然会严格按照陛下所说,多多的吸纳中原雅音,臣等……” 宋濂声音显得急促的,在这里进行表态。 说什么也要把修订洪武正韵的事,给抢到手中来。 为此,宋濂已经是做出了不少的让步。 “宋先生,你看,你又急。” 朱元璋望着宋濂,脸上带笑道出声说道。 一听这话,宋濂那尚未说完的话,直接就卡在了喉咙里。 再不能往外面说了。 “是,是,是臣有些急了。” 他出声认错,态度出奇的好。 “咱并不是说,不让宋先生修了,其实是这洪武正韵,咱这边已经是修订好了。” 修订好了?! 宋濂闻听朱元璋这话,变得更加吃惊了。 修订洪武正韵的事儿,可不是个小工程。 工作量很大,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。 距离自己等人,把洪武正韵修好到现在,也不过才刚刚两个月而已。 皇帝就已经把新的洪武正韵,给修订好了?! 在此之前,自己怎么什么风声都没有听到? 这么大的工作量,不可能自己等人,丝毫的动静都没有听到。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? 他目光望向了此时,已经睁开眼的宋讷,心里面升起了诸多的不好预感。 这事儿,肯定是宋讷这个北侉子做的! 这北侉子!好深的心机! 表面上不声不响,看起来都在为国子学的事在忙。 可哪能想到,悄然之间竟能做出这种事情来。 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! 而且看这样子,弄出来的官话,还非常符合皇帝的心意。 这让宋濂又如何不气? 心里面又如何会好受? 自己等人,为这事忙前忙后,到了最终,却被宋讷这样一个北侉给摘了桃子。 纵然他是大儒,也同样接受不了,心绪难平。 宋讷这北侉,绝对是处心积虑! 早就在暗中做这件事儿了。 不然怎么可能在自己等人,拿出洪武正韵后这么短的时间,他那里就也弄出来了,新的洪武正韵。 并且还让皇帝直接下场拉偏架。 说自己等人所修出来的洪武正韵不行,要采用宋讷修出来的? 这下子丢脸丢大了! 吃亏也吃大了! 宋濂望着宋讷,怒目而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