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排在最上面的,自然是考成合格之人。 宋濂这个翰林院当中,年纪最大,资格最老的人,同时也是翰林院的一把手。 考成自然没的说。 虽然年纪不小了,但却从不缺勤。 该办的事儿,也一样没落下。 甚至于在自己提出来编撰字典,洪武大典等东西之后。 宋濂这个将近七十岁的人,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态。 没事了还熬夜。 果然,七十岁的年轻人,正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好年纪。 翰林医院的整体工作效率,和之前相比,也是高上了很多。 朱元璋只觉得,现代这趟神奇的旅程,自己没有白来。 不然上哪里能找这么好的办法,来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干活,奋发向上,为大明变好而发光发热呢? 没白来,真的没白来。 上辈子的时候,他这个皇帝就带头卷,也要让底下的人跟着卷。 但是只靠自己带头还不行,没有相应的制度,事情就不好办。 现在自己这个当皇帝的,还在带头卷,又有了这么一个制度出来。 那事情就好办多了。 如此向后翻看了一会儿后,朱元璋的好心情,逐渐的没了。 前面都是考成合格的。 可到了这后面,就已经出现了考成不合格之人。 越往后面越差。 由自己这个皇帝带头卷,又弄了这么一个考成制度出来。 还有相应的绩效奖金,用来发放。 多重动作之下,尚且还有考核不合格之人。 那上辈子浑水摸鱼,消极怠工之辈有多少,可想而知。 一想到这些人,领着自己开出的俸禄,还不好好干活,浑水摸鱼,带薪蹲厕所。 朱元璋心里,就老大不得劲儿。 当朱元璋翻到最后一页,看到了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时,这种感觉,直接就来到了顶峰。 眼睛都瞪得有些大,忍不住再次瞅了瞅。 伸手在上面一个一个的数。 一百零三天! 自己没有看错,居然真缺勤了一百零三天! 不仅缺了勤,工作进度,也还从来没有一个能按时完成的。 分给他的任务到现在为止,完成的不到三分之一。 而且按照考勤表上的记录来看,这三分之一,还都是后面赶工赶出来的。 如今眼瞅着就到了年关,还有这么多的工作没有做。 又怎么能完得成? 这它娘的! 朱元璋呼吸,都有些急促了。 自己三令五申,要勤政,不能怠政,又弄了考成法,今年搞出来了这么大的动静。 结果这个叫做张世玉的人,却还敢整这么一手出来。 这以往没有考成,这家伙又把事情干的有多过分? 这是自己大明,反内卷的第一人? 果然,这众多的官员,都把元朝的坏习气给带了过来。 哪怕是自己这么一个,在历史上都极其出名的勤政、且杀官如割草的皇帝在。 这些人都还是胆大包天,肆意妄为。 当真过分! “这张世玉呢?在哪里?” 朱元璋出声询问? 看到朱元璋的神色变化,就已经知道事情绝对好不了的宋濂,连忙开口道: “陛下,这……这人今日没在翰林院,臣已经让人赶紧去找了。” 这话一出口,在场的翰林院的众人,全都是低下了头,不敢说话。 但是不少人心里面,已经乐开了花。 那些勤政的人,对于张世玉的这些行为,早就已经极其厌烦。 看不惯。 如今正好撞到了皇帝的手里,今天看到张世玉倒霉,那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儿。 有考成不太好的人,也同样在心里面感念着张世玉。 若非有张世玉这么一个神人,在前面顶着,皇帝的怒火,很有可能会倾泻到他们头上。 但现在,有了这么一个神人在,就算是他们的考成没有完成。 但和张世玉比起来,也不知道要好到了哪里去! 不在翰林院? 朱元璋的眉毛拧了起来。 都已经临近年关了,工作进度只完成了三分之一。 结果这个时候,都还不在翰林院? 这是想要干什么? 这是欺负自己的刀不利吗? 还是觉得自己太好说话了? “哪里去了?这人缺勤缺那么多,平日里都在干些什么?” 朱元璋的声音里,毫不掩饰他的愤怒。 “回禀陛下,这张世玉此人,时长告病假。 不过……不过此人,大多时候不是真有病。 而是干别的事情去了。 据臣所知,此人热衷于讲学,下棋。 每日乐此不疲。 这个时候要么是在和人下棋,要么便是去讲学了。” 宋濂直接把他所知道的,张世玉的所作所为,一五一十的说给了朱元璋听。 摊上张世玉这么一个下属,宋濂也同样是觉得倒霉。 对于这么一个人,他也早就看不惯了。 这个时候被皇帝给碰到了,最好不过。 “宋先生,这张世玉如此作为,你就不管吗?” 朱元璋很气,在现代,他见过很多摸鱼的人。 不过,很多能把本职工作,给糊弄的差不多。 结果这家伙倒好,本职工作都不干了。 就它娘的成天去讲学下棋。 这算什么玩意儿? 连带着对宋濂说话之时,声音都变得不再客气。 宋濂见此,暗叫一声苦。 自己果然被这家伙给连累了。 “陛下,臣曾多次对其进行警告。 可此人不听,依旧我行我素。 他的病假,臣这边就批了两次。 至于剩下的,都是他请了假,臣这里不批。 但此人却不管这些。 不管臣批不批,他只要递了假条,就会不再前来。 想走就走。 臣对此等人,也同样格外生气。 只是……只是也有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。 陛下之前也说了,考成不合格者,最多不过是少一些俸禄。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,才会罢黜。 臣一时间也想不到太好的处罚…” 提起这人,宋濂都觉得满心无奈。 面对这种死猪怕开水烫的滚刀肉,他这个当代大儒,都有种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的感觉。 朱元璋点了点头,没在这一件事情上多言。 而是接着在这里翻看考成表。 有让人不顺心的,就有让人顺心的。 比如名叫丁亮的翰林院待诏,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。 却让人非常顺心。 官职小,但是活是真的没少干, 从开始施行考成开始,一直到现在,没有一天缺勤。 分配给他的工作,也老早就做完。 而且还次次都是优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