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造成王朝三百年,这条铁律的原因有很多。 在咱看来,其余的诸多方面,都可以称之为表面因素,或次要因素。 只有一个是根本原因。 这个根本原因,就是土地兼并。” 武英殿内,朱元璋望着他家老三朱棡,说出了他在这个事情上的考虑。 土地兼并? 朱棡闻言,微愣了一下。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,所没有想到的原因。 或者说是,在考虑的时,曾有所留意到,但却将之忽略不计了。 在他看来,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会发生。 和权臣,和皇帝,和官员贪腐,吏治腐败等等比起来,这个原因微不足道,是可以忽略不计的。 哪能想到,自己家父皇竟然把这个,拿出来讲。 将其给归结到根本原因上去,超越了其余的所有缘由。 “怎么?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吧?” 朱元璋将三儿子的反应收入眼中,望着他询问。 朱棡在这上面很诚实,没有隐瞒。 点了点头道:“是,孩儿确实没想到,父皇会把这个归结为根本原因。 “正如咱之前与你说的那样,我华夏是一个农业大国,所有的一切,都是建立在农业上面的。 而农业又是怎么发展的? 自然是从土地上发展起来的。 没有土地,就没有农业。 也没有众多,依靠土地维持生计的人。 更没有依靠土地,而存在的王朝。 这么一来,土地问题就会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。 表面看起来,不管怎么兼并,土地还是那些的土地。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。 千年土地百年主,土地的所有权,是在不断流动的。 不会因为兼并而减少。 可是,土地在谁手里,意义却完全不同。 为什么开国初年时,一般而言,只要君主别太昏庸,愿意与民休养生息。 这个国家,基本都不会太差? 只要在这个过程里,王朝能够顺利延续,并且别出现特别差劲的君主。 往往都能开创出,不错的盛世来? 除了你与我所说的开国时期,百废待兴,以及开国君主能力强之外,最为重要的,其实还是土地。” 朱棡静静的,听着自己家父皇在这里说。 脸上露出了一些思索之色。 隐约之间,似乎有一些明悟出现在心头。 “开国初期,那都是经历了诸多的战乱。 无数的人死在了战乱里。 人少了,土地却是不变的。 如此一来,每个人平均下来的土地,就会有很多。 每个王朝开国初年时,都会有着大量无主的土地,可以进行分配。 处于地多人少的状态,人地矛盾,那是一点都不突出。 就算是还有一些勋贵等人,找机会侵占田亩,搞兼并。 可是和整体的趋势比起来这些并不严重,不过是毛毛雨而已,不影响大局。 每个人手里面的田地多,百姓们获得的收获就多。 容易满足自己的生活。 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。 吃饭的人少,地里面的产出多,粮食节余也就多 这个时候,若是皇帝别乱搞,稍微给出一些,让百姓们稳定发展的政策。 那么很容易,就会让国家变得欣欣向荣。 这一方面是因为众多百姓都有土地,他们的收入便高。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,国家能够从这些百姓手里面收上税。 国家手能收上税,手里有钱,那么很多事都会变得好办。 经过两三代人,人口会得到一个迅速的发展,基本上能够达到人地平衡这种程度。 这个时候,对于众多土地的开发利用,基本上可以说,已经达到了极致。 此等情况下,一般都会出现一些盛世。 比如文景之治,比如开元盛世,比如永乐盛世……” 听着自己父皇,在这里诉说,朱棡暗自点头,觉得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解释,确实还挺有道理的。 这是一个,他从来没有想过的角度。 这个时候,被自己家父皇这么一说,越想越觉得有道理。 文景之治,开元盛世这些,也的确是让人神往的盛世。 对于自己家父皇的话,表示认同朱棡,忽的一愣。 乐永……盛世? 永乐盛世,是什么盛世? 自己怎么从来没有听过,永乐盛世这个称呼? 好像,比较出名的就是反贼方腊,用过永乐这个年号吧? 可方腊很快就被消灭了,他所在的时代,也远远称不上永乐盛世。 “父皇,这……永乐盛世是什么时候?” 听到朱棡询问,朱元璋这才忽然间意识到,自己一时之间说秃噜嘴了! 居然把还没有发生的永乐盛世,给说出来了。 ‘这是你家四弟,今后奉天靖难,当了皇帝后,开创出来的盛世。 永乐就是他的年号。’ 这话,朱元璋当然不可能给朱棡说。 一方面,是牵扯太大了。 这事儿,除了今后找合适的机会,说给自己家妹子听,别的人朱元璋一概不会告知。 但朱元璋心里面,还是升起了一些别的想法。 那就是依照自己家老三,和老四两人这不对付的样子,要是老三知道,一直和他争来争去,撒个尿都想比一下谁尿得远的老四,在今后当了皇帝。 并且还干的这般好,开创了永乐盛世。 老四特别出名,被称为永乐大帝。 会是一个什么反应? 一定会特别的精彩。 想想就让人觉得期待! 老父亲的八卦之心,都有些要按捺不住了。 不过,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里面,想一想罢了。 不可能真的说出来。 “咱说错了,一时间没留意。” 朱元璋给出的解释很是粗暴,并没有在这上面多言。 这也正常,在这有些事情上,不必做太多的解释。 解释的越多,反而越容易让人怀疑。 稍微解释一下,能让事情说得过去,也就是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