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大明的军队,是他打天下的过程里,一手打造出来的无敌之师。 很多兵马极其能打。 军纪严整,是精锐中的精锐。 在这种情况下,把犯罪之人,发配去充军算怎么回事? 这岂不是会极大的拉低军队的档次,伤害将士的感情,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军队的荣誉感,深深受挫? 这事儿,是得不偿失! 荣誉感是不好培养的。 可是,败坏起来,却容易败坏。 若是能够一直养成,一人当兵,全家光荣这种风尚和社会共识。 那么国家的兵马,就会特别强。 战斗力也绝对不会低下。 兵马不能废驰,只有强军才能有强国。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,那么很多事儿,都是镜花水月,是虚幻的泡影,一碰就碎。 所以,他这边要尽可能的来维持住强军。 要维持住,这开国之战打过来的强军。 不仅是在他的洪武朝维持住,最好是能一直贯彻下去。 经历几个皇帝,乃至于到明朝后期,兵马依然能够强盛。 只不过,想要让兵马强盛,别再像上辈子那样,到了中后期被彻底压制废的不成样子。 只靠现在的这些手段还不行。 今后,也必然要多施行一些手段,才能尽可能的减缓军队废驰 不能让文人越做越大,最终彻底翻盘。 打破文武间的平衡,把武将以及兵马,按在地上去踩。 当一个国家的兵马,变成了这个样子,那这个国家必然是病了。 将会有着诸多的问题。 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。 可想要遏制住这么一个情况,却并不容易。 在他的洪武朝,他还在,他能够轻易不让这种事情发生。 可是,想要在他去世后多年,还能尽可能的不让武将兵马的地位太下降的太厉害了,可就太难了。 朱元璋也没有必然的把握。 只能在今后看看情况,尽可能的用一些办法,来达成这个目标。 六朝何事,只成门户私计。 这等事儿,这也是难以抵抗…… …… 而这一次国子学的事儿爆出来,朱元璋弄了这样的大动作,立刻令无数人为之惊愕! 在尤其是见到了,连吴状元这么一个大明的第一状元,太子身边的人都被腰斩,没有丝毫客气之后。 众多人心里面的感触,就变更深。 很多人,都是心头为之大震。 特别是一些了解内情的人,知道这件事从头到尾太子朱标都知道,却没有任何的关照,不仅如此,甚至还亲自定下腰斩刘三吾的处罚。 心里面更是凉了半截。 又惊又怒又是恐慌。 朱标,这个他们很多人希望之所在的太子,如今竟然是越来越让人失望了! 居然会如此过分! 这还让人怎么活? 与这个事情背后所代表的事情相比,吴伯宗等这些人的生死,在不少人心里面,都没有那般的重要。 国子学发生了这种事情,再加上宋讷的年龄,也确实大了。 在这个时候,不可能没有什么表态。 于是宋讷主动上奏章,乞骸骨。 朱元璋自然而然不允许。 群臣面对这么一个事情,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。 宋讷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,已经用吴伯宗,金文徴,魏朝等这么多人的命,最好的证实。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,对于他们而言,却显得有些出人意料。 继而变得惊喜起来。 “宋卿老当益壮,宝刀未老,依然能冲锋陷阵。 可不能退。 但终究也到了古稀之年,又有编撰字典等诸多重要的事情在身。 再担任这个国子祭酒,确确实实是有些过于繁忙,力不从心。” 听到龙椅上的皇帝,开口说出这话来。 原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,接受了他们这次,彻头彻尾失败事实的文人,很多都是心头不由一震。 继而满心期待起来。 朱元璋居然真的要把宋讷,从国的学祭酒的位置上给弄下去? 那这事儿,可太好了! 他们的愿望终于要达成了! 也就是说,这一次的事儿,吴伯宗他们这些人虽然死了。 但也并非是死的没有任何价值。 等于算是,一定意义上的各打五十大板。 就说嘛,皇帝嘴里面说什么南北混一。 那么处事自然要公允。 在这次的事情上,也不可能只是逮着南方人来进行处置,肯定也要动一动这些北侉子,来安抚他们这些南人。 就是不知道,这朱元璋把宋讷给弄下去后,让谁来当国子学祭酒。 最好是让他们这些南人当来担任。 哪怕不是南人他们也认。 只要别是宋讷,继续坐在祭酒的位置上就成。 除了宋讷,别人都镇不住这个场子。 国子学必然走下坡路,他们也算是赢了。 在不少人心中鼓舞时,朱元璋的声音响了起来。 告诉了他们最终人选。 “这国子学的祭酒,今后便由咱来担任了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