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有的人,本身就已经是在战斗之中。 可这人却是个例外。 站在这里,一副神游天外的样子,似乎对于朝堂之中所出现的这些纷争,一点儿都没有觉察到。 “汪相,你来说,这个是不是自古以来便有的?” 朱元璋开了口,让此人就这个事儿来说上一说。 这人不是别的,乃是汪广洋,也就是如今的中书省右丞相。 汪广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老臣了。 属于开国之前,就跟着朱元璋干活的人。 而且,立下的功劳也不小。 在大明初开国之后,进行封爵之时,只有三个文人出身的被封了爵位。 其中最高的,自然便是李善长这个韩国公。 而后就是刘伯温汪广洋这两个伯爵。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,汪广洋地位是很不低的。 立下的功劳也不小,朱元璋对他也同样是满含期待,想要他继续发光发热。 他在此之前,可以说是胡惟庸的上级。 在李善长从中书省左丞相的位置退下之后,当时中书省的右丞相,就是汪广洋。 没有左丞相,他这个右丞相便是一家独大。 当时胡惟庸是中书省的左丞。 左丞和左丞相只有一字之差,地位却千差万别。 左右丞是位于丞相之下的,属于丞相的副手。 按照正常道理来讲,左右丞是斗不过左右丞相的。 但可惜,胡惟庸是一个很有能力,权力欲望极大的人。 作为下属,他并不老实,他太想进步了。 对于阻碍他进步的汪广洋,没少用手段。 各种的让人进行弹劾,再加上汪广洋也确实犯了些事儿,被朱元璋给罢了丞相的职位,撵到地方去当官去了。 而后,这才有了胡惟庸的升迁,从原本的左丞变成了右丞相,取代了汪广洋。 空印案之后,又从右丞相成了中书省的左丞相。 右丞相的位置便空悬了。 而按照一般的规矩来说,接下来能成为右丞相的人,那一般而言都是从左右丞上面去选。 只是这么长时间下来,左右丞可以说基本上,已经被胡惟庸给调教的差不多了。 在这种情况下,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让他们,来当中书省的右丞相。 为了限制胡惟庸,就把汪广洋给找了回来,让汪广洋继续担任中书省的右丞相。 对于胡惟庸,朱元璋那就是既拉又打。 让他做事,但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,进行一定的防范。 不能真让胡惟庸无法无天。 当然,暗地里在一些事情上,有一些放纵也是有的。 不然胡惟庸若是不造反了,他这边再想找个理由,更加顺理成章的把胡惟庸给杀了,将丞相,以及中书省给废了,可就不太好办了。 上辈子的时候,汪广洋就被朱元璋给从地方上召了回来,让他再次进入到了中书省担任丞相。 但可惜汪广洋很摆烂。 这辈子朱元璋,又将汪广洋给找了回来,做出了同样的安排。 只不过所不同的是,这一次朱元璋对汪广洋,进行了单独的召见。 把大明富强,需要汪广洋这样的老臣继续出力等事情,说与了汪广洋听。 朱元璋觉得,经过了自己的这样一番谈话,汪广洋应该会和上辈子有着不小的差距,在这件事情上,不可能再像上辈子那样摆烂了。 毕竟就连李善长都被自己通过空印案这事儿,给彻底的按住了。 让他成为了个孤臣,忠臣。 如今干起活的来,别提有多么的好用。 汪广洋经过自己的提点,应该也能发生一些改变。 但很可惜,经过了一段时间后,朱元璋却发现自己有一些想错了。 汪广洋这家伙,看起来远没有李善长那样嚣张跋扈。 甚至的性格都显得有些软。 可是,真的摆烂。 在摆烂这件事情上,意志特别的坚定,当真是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发生改变的。 自己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种份上,汪广洋回到中书省后,并没有奋发图强,起到什么牵制胡惟庸的作用。 完全就是一个泥胎木偶,是个摆设。 每日里做的最多的,就是下棋喝茶,别的政务这些一概不理。 胡惟庸想怎么着就怎么着。 朱元璋对此,那是很恼火。 就比如现在,在这等重要的事情上,场合里,汪广洋都能走神儿。 他的摆烂,可见已经是到了骨子里了。 随着朱元璋此时开口说话,在场的众多人,那都将目光转移到了汪广洋的身上。 而汪广洋这个时候,才有些懵懂的回过神来。 眨了眨眼睛,整个人都有种闹不清状况的模样。 “陛下,那个……那个不知不知陛下喊臣有什么事?” 看着汪广洋的这个样子,朱元璋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。 这老家伙,是真的朽木不可雕也! 这是完全把自己给他所说的话无视了,要彻底的摆烂下去了! 而朝中的很多臣子们,见到这样的一幕,也纷纷对汪广洋投去了异样的目光。 这汪广洋不愧是老臣,真厉害。 皇帝当面,这等重要的场合里,都敢摆出这样的一副姿态来。 “胡相说,吏员不能为官这件事情,是自古以来就有的。 乃是成例。 咱这个时候咱问你,胡相说的对不对?” 朱元璋忍住心里面的一些火气,望着汪广洋出声说道。 众人都竖起耳朵,等着听接下来汪广洋会怎么说。 王广洋听了皇帝的话后,点了点头,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 片刻之后,他开口道:“陛下,这……臣觉得胡丞相说的很对。 这事儿就是成例,是在咱大明之前便已经有的规矩。 吏员就是吏员,官员就是官员,吏员不得为官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