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皇权交接时最是危险,更不要说,老四家的老二很能打,行伍出身,又有老四曾经与其说过的,世子多疾,汝当勉励之的话。 若是得到消息,很难能忍住不动。 而一旦动了,一个弄不好,就是兵戎相见,骨肉相残。 大明又将会出现动荡! 朱元璋对自己家妹子竖起了大拇指,妹子不愧是妹子,每次都能问到点子上。 从自己只言片语当中,就能猜出很多的事情。 “妹子,你说的没错,确实是闹出了一些乱子。 不过,乱子也并没有那么大。 一方面是因为朱高炽此时已经做了多年太子,而且还是监国太子,手里面的权力很大。 很多臣子都服他。 那些跟随老四外出征战的人,做事也稳妥。 在老四去世的第一时间里,便立刻封锁消息,快马加鞭,向留在京师的朱高炽传去消息。 朱高炽得到消息之后,紧急做出各种布置。 比如,派他儿子朱瞻基,去迎他爷爷的灵柩。 比如调动兵马,戒严全城。 并调集别的兵马来守卫京师,防止朱高煦会起兵造反。 与此同时,又对他二弟采用怀柔的手段,给其加官进爵。 等到朱高煦,得知他爹已经去世的时候消息之后,再想到有所行动,那已经是来不及了。 各方面都被朱高炽给做好了,防的滴水不漏。 所以,最终也没有反,而是老老实实的入京,去给他爹送别,并拜见他那当了皇帝的大哥…… 听了朱元璋的讲述,马皇后满意的点点头。 这个结果,是她最想要看到的。 朱高炽能当这么多年的监国太子,用重八的话来说,都把他爹当成了他的征北大将军了,确实是有能耐有手段。 一番处置举重若轻,手段温和,绵里藏针。 却将一场很有可能会发生的动乱,给消灭于无形之中。 既保证了国家不出乱子,同时又兼顾了亲情。 没有上演老父亲尸骨未寒,这边亲兄弟就来个手足相残的戏码。 真的是很不错。 太子没有白当。 老四选他没错。 唯一可惜的就是,身体不好,寿命太短。 只当了区区十个月皇帝,人就没了。 若是能多做一些时间的皇帝,很多事,或许会有不同。 朱元璋对这个事也是挺满意的,虽然老四没把事情彻底解决,给他儿子也留了个坑。 但这个坑终究没那么大。 再加上朱高炽不是朱允炆那样的废物,面对这种事时很有手段,将之给消弭于无形,避免了一场动乱。 “朱高炽在位十个月,做的还是不错的,因此被后世称为仁宗。 内阁制度,便是从他这里开的头。 当然,也有说他是去世的早了,且之前一直都有老四这个当爹的压着,又有他二弟朱高煦在边上虎视眈眈。 他也只能是将发条给上满了,丝毫不敢懈怠,也不敢出丝毫的差错。 所以,显得谦逊有手段。 后面当了皇帝后,这些压力没有了,人也渐渐的开始松懈,对于官员们没有那样尊重了,显得有些暴虐。 若是再多当上几年皇帝,肯定会变得不同,当不得‘仁’这个庙号。 不过,对于这个,咱只能说是他暴虐一点了才好。 对官员们真没必要那般客气。 那都是没有缝隙,都还想要钻个大窟窿的人。 你要是稍微给他们留一点儿缝隙,那就更不得了了,准把你这个大堤给弄垮塌了不成。 对官员仁,那不是真正的仁。 对百姓仁,才是真正的仁慈。 用没有发生之事,去推测一个人,并认为他会那样,也的确有些太合理。 有首诗说的好,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弑。 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,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。” 马皇后对于朱元璋所说的这个很是认同。 事情还真就是如同自己家重八说的那样。 马皇后也彻底的放下心,不再担心老四去世,权力交接时闹出大乱子。 更不用担心,如同重八那样,离世之后竟然来了一个靖难之役。 相对而言,在这上面老四干的要比重八好。 “不过,朱瞻基登基,也同样没那么顺利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