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欢声笑语直冲云霄。 这一喝,就是午夜。 阿公和阿婆说,过年是要守年老者的。 为了讨到明得的好运,家里各外都要有灯火。 于是叫着阿娘和他们兄妹,给每间屋子,都上一个小火盆。 本就不大的院子里,也随之变得灯火通明。 阿婆见他们哈欠连天,便让大哥带我们洗漱上床。 等上了床,三哥就吵着要听故事。 大哥只好僵硬的讲起守岁的故事。 别人睡没睡着,林逃逃不知道。反正她是睡着了。 等到天亮,阿公和舅舅们,喝得东倒西歪的倒在桌上。 那桌子上,菜碗倒是空了,可碗也全倒了。 几个人倒在桌上呼呼大睡。 那哈喇子都在桌上流了一桌。 大年初一,因为阿娘就在娘家,也就没了回娘家一说。 于是那几个倒在桌上睡着的,醒来又继续吃,继续喝。 从三十夜到大年十五,阿公阿婆舅舅还有阿娘,领着他们没少出去玩耍。 庙会、灯会等等,只要有热闹的地方,他们都去过了。 阿公总会说:“活了大半辈子,这日子终于是过成了我想要的样子。” “你倒是说说,你想要的日子,是什么样的?”阿婆打趣道。 每每明知阿婆是说闹着玩的,可阿公总是做一个不扫兴的丈夫。 阿婆问的,他都会认认真真且附合实际的回答。 这不,阿公立马收起笑容,认真答道:“有你相伴,子女长成,孙儿绕膝,尽享天年。” …… 大年过后,家里又变回了以前的样子。 舅舅和阿娘都回各自的地方继续做活。 而阿婆和阿公,则又双叒开始做起了大舅舅婚事的收尾工作。 阿婆甚至连买回来的桌椅,都是按着记忆里姜家那些桌椅的样子去买的。 可见阿婆待姜梨,有多尽心。 终于十七这天,喜饼送到了家里。 次日一早,迎亲的队伍,就从王家小院出发了。 音律声起,巷子里的孩子们,也都跟着执闹起来。 阿婆毫不吝啬的给他们发了喜饼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