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可是盟军形成以后,又当如何呢? 随即赵括就想到,若是自己一定希望对方是一群乌合之众,这样打起仗来,遇到这样的敌人,一定可以提振士气。 可是,韩国的五万精兵可并不是当初燕国的士兵啊。 韩国的精锐部队,配备的是天下劲弩强弓,两军真若杀起来,赵括绝不会让他们冲锋在前。 所以,这是嬴稷给自己下的一个圈套,真正需要策反的是魏国,甚至还有齐国。 如此一想,赵括眼前豁然开朗。 定然是魏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最担心赵国一家独大,所以也是最容易策反成功的。 至于楚国就不用想了,真上了战场,谁指挥谁还不一定呢。 那群南蛮子们,叽里呱啦的说着听不懂的楚语,一旦战事不利,就会蜂拥着往后面跑,一旦见有利可图,又会折返回来冲在最前面。 只要不是在本土作战,他们才是真正的乌合之众。 倘若没有项羽这位盖世猛将用武力屈服他们,估计刘邦都不用大费周章地给他唱四面楚歌,只需要以绝对优势碾压他们,自然就会一哄而散。 但是嬴稷又怎么会想到,赵括根本就没打算把这些国家的部队作为主力,他们做多也就是牵制的作用。 声东击西,智取渑池? 如果嬴稷这样想,就太小瞧赵括的智商了。 饱读兵书又加上后世对历史的了解,赵括根本就没打算浪费赵国一兵一卒。 在真正的作战实力面前,任何计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,赵括很清楚,秦国的铁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轻易打败。 现在赵国还处于养精蓄锐的阶段,赵括也不想用未来的国运去换取一城之地的得失。 面对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,真正拼的不是计谋,而是经济。 经济一旦崩溃,无论多么强悍的部队,都将完全失去战力,变成一群乌合之众。 所以,要想打败秦军,最实用的也莫过于经济。 念及此,赵括轻笑出声。 因为他已经成功将一把无比锋利的巨剑,悬在了秦国嬴稷的头上。 他转过头看向韩王,笑道:“既然如此,不如我们将计就计,一切如旧便是。” 嬴稷不是想杀吗? 这次那就让他杀个痛快。 韩王看着赵括,本以为说出这番话后,赵括一听会雷霆大怒,发誓要和秦国死战到底。 可是没想到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赵括反而变得如此淡定。 战场大战究竟谁能成为最后赢家,韩王忽然觉得有些吃不准了。 …… 咸阳城,秦孝公从栎阳迁都至此,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十年。 在这九十年间,咸阳城从最初的几片茅屋发展到了如今占地八千平方米,辐射周围上万平方米的超级都会,秦国国力随之达到了空前鼎盛。 这要感谢秦孝公大力推行商鞅变法,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战国霸主。 正是在这个都城中,锻造业,农业,商业,畜牧业,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空间,无数有识之士皆不远千里来到咸阳城,来为自己寻求一个发展的机会。 吕不韦所在的区域,正是咸阳城商业最繁华的蓝池宫城区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