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章 顾虑-《君妻》
第(2/3)页
孔颜看着天佑脖子上红绳相系的猩红万福锦绣香囊,不由眉头轻蹙,宝珠却在一旁说得越发欢喜。拍手称快道:“这下好了,重华长公主和亲可是关系边关稳定,奴婢就不信二爷这时候还有闲心纳妾!”说着想到上月疯传的贵妾人选,以及不日前在鸠摩罗什寺巧遇李玉娘的事,眉毛一扬,重重“哼”了一声道:“尤其是那位李三夫人的堂妹。仗着为二爷挡过暗杀,以为就能进府了?”越说越来气,又见没有外人在,当下脚就一跺,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。“真是的!真不知河西这些小姐怎么想的?好生生的大妇不做,偏要去做二房!”
冯嬷嬷在安排明日的腊八事宜,素娘是河西人清楚当地的忌讳,今日便暂跟着冯嬷嬷打个下手。孔颜又是个不喜太多人近身伺候的,一时西外间屋子里只有英子和宝珠在身边。
常言有道,“后宅之中,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便是西风压倒东风”,这一句坊间相传之言虽不可尽信,却也昭示了正妻与妾室天生敌对的立场。英子身为孔颜的近身侍婢,自然对魏康的妾室不喜,听到宝珠这番对魏康纳妾之事的快意之言,又见冯嬷嬷不在,她也不多做斥责,只是微微嗔怪道:“不可胡说,李小姐怎么说也救过夫人和小公子!”
宝珠和英子从小一起长大,一听英子这话便知得了认同,当下底气更足,也不担心事后冯嬷嬷斥责,越发侃侃而谈道:“李小姐是救了夫人和小公子,可夫人也没亏待她呀,这送了多少好东西过去?只怕李小姐将来的嫁妆笼共一起,都比不上夫人馈赠的!”
宝珠能言善道,声音清脆好听,天佑如今七个来月了,正是能丫丫学语的时候,对熟悉的声音最是敏感,听到宝珠熟悉又好听的声音,小东西立马反应过来,“咿――呀――”地朝宝珠直叫唤不说,偏又一副小骨络结实不少,这两日一个不注意便是手脚并用的爬起来,这会儿也不闲着,一边叫唤一边朝宝珠爬去。
孔颜看了眼说得愈发来劲的宝珠,低头将爬到炕边的儿子抱回炕里,语气稀松平常道:“三句不离李家二小姐……”微微一顿,抬头看向宝珠,“宝珠,看来你是要想给李二小姐坐实了二爷妾室的名头了。”
宝珠正说的得意,不想孔颜突然打断,她愣了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“啊”地一下惊慌捂嘴,摇头不迭,“夫人,您别误会,三夫人本就和夫人不睦,奴婢怎会想让三夫人的堂妹进府!再说……”一语未完,但见对面而立的英子抿唇而笑,再见孔颜含笑的望着自己,顿时知道孔颜根本未生她气,当下心思一转,状似愁眉苦脸的讨巧道:“糟糕了,弄巧成拙!讨不得夫人欢心,西域的精巧物什换不成了!”
自大周开国以来。与吐蕃兵革不断,两国边关贸易中断。
然,吐蕃人自唐以来素喜汉人丝绸、茶叶等物,并愿以马、羊、皮革、獭褐、牦牛尾乃至金银珠玉交换。以致中原上至达官贵人、下至商户平民,纷纷远赴河西与之交换,使河西边关街市繁华,百姓富足。此可谓河西百姓一重要收入。
如今,重华长公主和亲吐蕃,大周、吐蕃宿忿旧恶清除,届时自是边堠撤警,曩者结援,两国边关贸易再次兴盛。而这对于近年来饱受天灾战乱之苦的百姓,无疑是他们脱离贫困生活的救命稻草。是以。自大周、吐蕃结两国之好风声传出,两国恢复边关贸易成了众所期盼。
听到宝珠满心盼着边关贸易的兴旺,不由又想起近来河西上下皆盼魏康送重华长公主和亲吐蕃,以换来边关的安宁和贸易兴盛,孔颜脸上笑意微敛。目光不禁又落在天佑颈上的香囊――里面放着不日前从鸠摩罗什寺带回的舍利子。
英子心细如发,注意到孔颜近来已不知多少次目含愁绪,她犹豫了一下,终是担心孔颜道:“夫人自闻二爷身负和亲大使一职,便似有不安。”说着眉头紧皱,面露不解地道:“可这无疑是名垂青史的好事,而且一旦重华长公主顺利和亲吐蕃。便是造福河西,到时二爷在河西的声望必然更加牢固,这不好么?”
宝珠未发觉孔颜近来的异样,听到英子这样一说,她惊讶了一下,忙向孔颜看去。
许是出于前世的信任与茅坪庵山上十二年的孤寂相陪。孔颜看着英子二人对她的担忧,她说出心中的顾虑,“前朝李唐两位公主和亲,是换得了与吐蕃一百多年的兵革相止。可是和亲的两位李唐公主,并非真正的皇家公主。而是宗室女,而当时的李唐也并非如今的大周可――”
一个“比”字已到嘴边,孔颜却已摇头止话,身为臣子,即便远在千里之外,也不当道出如今的大周比不上已亡国的前朝李唐,此乃大逆不道之罪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