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章:接印徐州-《三国:御龙归字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果然,在此情况下,刘备只得接任徐州。

    刘备接任徐州后,重用糜竺,并去北海请孙乾为从事,这孙乾实为陶谦的弟子,陶谦对其寄以厚望。

    在徐州还有一位高人,便是陈登,作为陶谦所用之人,刘备自然予以重用,任其为自己的幕官。

    刘备进行人事调动的同时,尽取小沛军士入城,出榜安民,同时着手大办陶谦丧事,刘备与众军士尽皆挂孝,将陶谦葬于黄河之源。刘备又将陶谦遣表,上报朝廷,在刘备治理下的徐州,百姓安居乐业,刘备名气大涨。

    刘备这边一切安好,却说曹操,曹操听闻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取了徐州,联想自己不仅损兵折将,而且连兖州几乎都丢了,不禁大为气恼:“我仇未报,他却不费半箭之功,坐得徐州!吾必先杀刘备,后戮谦尸,以雪前怨!”

    即欲起兵攻打徐州,荀彧闻言大惊,此时兖州尚未平复,却又要取徐州?兖州为曹操根本,丢了兖州,曹操则如丧家之犬,再无一争天下之能,于是急见曹操荐道:“昔年高祖刘邦据守关中,是其深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,始终固守关中,进军足以进军胜敌,退则足以回退坚守,虽时常受困于诸侯,却最终成就大业。而今,明公本以兖州起兵,占据天下要地,如同刘邦昔年的关中。今却若取徐州,多留兵则无法取下徐州,少留兵则吕布必取兖州,再无安身立命之地。如今明公如背水一战,若得不到徐州,明公去哪?何况今陶谦虽死,地有刘备守卫,且刘备深得民心,若明公强公,徐州之民必与备死战。总而言之,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,实为弃大就小,舍本求末,愿明公熟思。”

    这荀彧一向擅于引经据典,长篇大论,却是句句在理,曹操闻言沉而不语,良久方道:“今蝗虫为害,军中乏粮,在此坐守,终非良策啊。”

    这荀彧自有王佐之才,闻言知道曹操已经正了心理,这才放心道:“不如兵发陈地,剿灭汝南、颍川的黄巾余党,这群贼徒劫掠州郡,多有金帛粮草,而且以明公之才极易攻破,破而取其粮,足以养我三军,若如此,则朝廷喜,百姓乐,实为顺天之事。”

    此计实为上上之计,上合朝廷,下合百姓,曹操自然知道是个妙计,于是亲率人马去陈地,亲征黄巾余党何仪,黄邵。

    这黄邵本事一般,这何仪就不简单了,此子受张角传的太平道下五卷第八卷,在这十一杰中排行第八,善放黑烟,但在曹操精锐之兵勇猛之将的一攻之下,竟是惨败,那黄邵更被乐进活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