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庄头看着自家老爷一会儿昴头,一会低头,还时不时的摇头,壮胆问道:“老爷,鱼可等不起,咱们是不是先把眼前的急给应对过去?” “行!加些价,以前咱们一个铜板收二十条,加到两个铜板。你们也别只坐在庄子上,差人赶车出去,十里八乡的走走,知道的人越多,这价钱才能压得回去。两个铜板的价,只用来应对这两日,等到卖的人多了,还是回去老价钱。” “是!小的明白!老爷的银子,也不是大水冲来的,怎么能便宜了那些穷疯子。我就差人去办。” 说来也是巧的,打着徐家旗的牛车到垒庄收地龙,伙计卖力吆喝,手中两串铜板子甩得哗哗直响,竟一个人也没吸引过来。 倒是不远处瞅着一架牛车前排起了长队。都是些妇孺,手里提着篮子。 “小哥!刚才听你喊收地龙?”一个半大的小孩问。 伙计点头,看了眼孩子手里提的蓝子。 那孩子问了价钱,竟一脸嫌弃的说:“你这价还想收地龙?” “我这价咋了?以往一个铜板收二十条,今儿一个铜板十条,张了一倍了!”这别人不知道,他可是徐家庄子长大的,徐家老爷可是抠门得很,能给这价钱,绝对是难得的高价。 出门前,庄头可给他交代了,只收两日的用量。再有多的,还按以前的价收。 “前面那,你看着没?一个铜板五条!”小孩冲他做了个鬼脸,拉着一帮半大小子,跑开了。 “哄鬼呢!”伙计淬了一口唾沫,接着吆喝,当看到刚才那群孩子在那边排起队,嘴里的吆喝声,生生咽了回去。 赶了车过去,就见着一个记账,一个验货,将数好的地龙倒进牛车货斗里。他看了眼,已经是满满一斗的地龙。 打了个笑脸,上去问价。听闻真是一个铜板收五条,有些坐不住了。忙打听起他们东家是谁,那两人嘴紧得很,硬是一个字没漏出来。 见着软的不成,干脆把徐家搬了出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