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靡常顾远亲 第二十七章 金秋十月吟古诗-《八百秦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是也不尽然,依然有许多地方无视秦朝这一制度,无论是否残疾人都征调去服徭役;甚至有的地区为了凑齐人数,更是想尽办法购买奴隶或者抓捕外地人充数,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。而东乡能够通过自残幸存下来,也是淮阴县令施政有方,仁德爱民了。

    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,每家每户都是全家老少一齐出动,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抢收麦田。要是遇上下大雨,麦粒在田里受潮发霉,那么乡民们一整年的努力都化为灰烬了。

    “哟!李勇,也来帮自家收麦啦!”西村的王伯正和妻子在自家田里劳作,看见李勇从自家田埂上经过,站起身对李勇打招呼。

    “是啊!王伯,病好了,也不能在家里闲着,无事就来田里帮着爹娘亲收割麦子,晒好封存,今年的冬天就不怕饿肚子了!”李勇背着一个空竹筐,手里握着一把镰刀,亲切地回应道。

    “这么快就能下地走路了,真好!那白大夫可是说你得好好养足两个月,好好去去病灶,千万不可劳累过度,你可记住了?”王伯看到李勇精气神良好也是高兴,但是想到白大夫的嘱托,还是拿出长辈的气度叮嘱李勇。

    “我记住了,王伯,你放心,我没事儿!娘老是让我养着,我可不想养胖了,浪费家里的粮食。怎么也不能给家里增添负担哪!”李勇憨厚地回答说。

    王伯笑着点点头,听出李勇是肺腑之言,真心想着为家庭作贡献,不做懒汉。王伯上下打量李勇,觉得这小伙子长得也不错,身子健壮,吃苦能干,重要的是有家庭观念,结婚也会孝顺爹娘,疼爱妻子。王伯想到自家那个女儿,再将李勇配合,岂不是天作之合?这个念头一旦上来,就一发不可收拾,王伯看向李勇的眼神,更像是老丈人选女婿了。

    “李勇,你的命是赵壮士和白大夫救的,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。有时间一定要去胡家好好答谢人家,他们这样的高人虽然不缺什么,但是也不能少了自己的心意,你说是吧?”王伯梳着发冠,糟乱的胡须上沾上麦草,他也全然不顾,仍是一副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对李勇说道。

    李勇向东边望去。东边是胡老家的方向,李勇虔诚地望一眼,似乎那边有什么值得自己的用心铭记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王伯说的没错,大丈夫就要知恩图报!等收完麦子,我就跟爹娘商量,去胡家跟二位道谢!”李勇郑重地说道。

    王伯更高兴,觉得自己的眼光没错。这李勇虽然憨厚一些,但是心地淳朴善良,知恩图报,刻苦耐劳,是作为女婿的不二人选。再说将自己的爱女嫁给李勇,王李两家亲上加亲也是极好的了。

    “哈哈!你快去吧,不要耽误了好时辰,哈哈,,,”王伯大笑说道,他着重说了“好时辰”三字,看来是意有所指。

    “王伯再见!”李勇虽然很奇怪王伯对自己过于热情,但是也没有想太多,此时心里都是去胡家答谢赵子京和白道义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在宁静的胡家,赵子京和白道义就诊完今天的病人,都相继坐在院子里的木凳子上品茶谈话,好不惬意!

    秋风瑟瑟,摇动着院里的梧桐叶,橘黄色的叶片在风中飘落,地上宛如铺上一层色彩斑斓的地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