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拓跋焘另一次重大胜利是南击刘宋获得胜利。 神麚三年,大宋皇帝刘义隆北伐,魏朝将士王慧龙、韩延之、安颉等人率军顽强抵抗,反击宋军,宋军无力抵抗,北魏先后攻克金墉、洛阳、虎牢、滑台等地。此为后魏南朝第二次大战。 太平真君十一年,南朝宋经过元嘉之治后,国力昌盛,使得宋文帝刘义隆幻想“封狼居胥”。 于是在元嘉二十七年秋七月,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北伐。 刘宋前期进展顺利,夺取了济州,进兵围困滑台。但是到了十月,北魏拓跋焘准备反攻,先派猛将陆真突入重围,安抚滑台守军,随后,一举击溃了王玄谟所部。 拓跋焘进兵东平,迫使刘宋军队放弃了济州。拓跋焘命令诸将,可以不顾坚城在后,兵分五路,大胆的向南长驱直入,纵深穿插:拓跋仁从洛阳出兵直趋寿春,长孙真直趋马头,拓跋建直趋钟离,拓跋那直趋下邳,拓跋焘亲自率中路军出东平,攻向邹山。 在鲁郡太守崔邪利投降之后,拓跋焘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祀了孔子。 拓跋谭歼灭了胡崇之等人的三座大营,又在一夜之间击溃了臧质的大军。 拓跋仁攻克了赵淮防守的悬瓠,击破刘康祖所部,俘获胡盛之、王罗汉等人。 到了12月,拓跋焘抵达瓜步,拓跋仁抵达江西,拓跋那抵达广陵。 这几路北魏远征军,几乎是在同一天来到了长江的岸边。 除了一些坚固城池之外,北魏军所经过的城邑,刘宋几乎都望尘奔溃。 投降北魏的人,更是不可胜数,北 魏的强势迫使刘义隆向北魏求和。 拓跋焘几路远征军虽然都进兵至长江北岸,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,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,军中士卒多染病。 北魏听闻盱眙有积粟,欲以为北归之资,但在辅国将军臧质、盱眙太守沈璞等人的抵抗下,攻城不克,损失惨重。北魏军队在大量的掠居民、焚庐舍之后,回到了魏国。 至此,拓跋焘实现了“饮马长江”的志愿,而刘义隆只落得了“仓皇北顾”。 拓跋焘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开始改革官制。 始光元年正月,设置右民尚书。神麚元年三月,设置左右仆射、左右丞、诸曹尚书十余人,各居别寺。神麚元年七月,诏令各征镇大将依照品第等级开府,以设置佐吏。 延和元年三月,改代尹为万年尹,代县县令为万年县令。后又恢复原称。太平真君五年正月,侍中、中书监、宜都王穆寿,司徒、东郡公崔浩,侍中、广平公张黎辅政,设置通事四人。又选各曹良吏,在东宫办公处理事务。正平元年七月,因为各曹官吏过多,裁减其员。 拓跋焘在不断对外作战时,也根据形势对外进行政治联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