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四章 换头传经-《异界至尊妖圣》
第(2/3)页
太守蔡茂之对他深加敬仰,茂之将死,跋摩亲去探视,为他说法。
其后,蔡的家人常梦见他与众僧在寺中听跋摩说法。
灵鹫山上本来多虎,自跋摩来后,虎灾便绝了。
他有时行路也遇到虎,他用锡杖按住虎头,摆弄一下便离开。
这样远近的山民过客,纷纷归依佛法。
跋摩在禅室修行,有一次连续几天不出来,寺僧恐生意外,派小沙弥前去探视。
小沙弥一进门,见一只白狮子沿屋柱向上爬,横空弥漫着青莲花。
沙弥惊恐大呼,以为狮子已伤害了跋摩,上前驱赶,豁然之间,一无所见。
几年之后,文帝又令慧观去敦请,跋摩便科船前行,于元嘉八年正月到达京城。
文帝亲自接见,殷勤问候。
礼节已毕,便问道:“弟子常想持斋不杀,但又感到这是以身殉物,不能实现。法师不远万里来教化敝国,还请多加指教。”
“道法在于内心,而不在于外表,在于自己,而不在他人。况且,帝王与匹夫,修行方法本不一样。匹夫身贱名轻,说话没有威信,若不克己苦行,还有什么可做的呢?帝王则以四海为家,万民为子,发一句善言,则士女都会欢悦无比,施一件善政,则人神和睦。施刑罚不残忍,使役不过分,就能使风雨适时,寒暖得当,谷物桑麻繁茂。这样持斋,斋才算大,这样不杀,德才算大。哪里在乎少吃半天肉、多保全一只鸟儿呢?”跋摩发议论道。
“嗯,”文帝听后手拈胡须叹道:“俗人不明远理,僧人拘于近教。不明远理的,说至高的道法为虚,拘于近教的,易受缚于篇章文字。至于法师所言,真可说是开悟明通,朕可与法师谈论大道了。”
文帝让他住在祇洹寺,供养丰厚,一时王公贵族,名士清流,纷纷前来请教。
跋摩稍事准备,便开讲《法华经》与《十地论》。
开讲那天,车辆挤满寺院周围,往来观看的人,摩肩接踵。
跋摩神态天然,议论绝妙,听者无不叹服。
讲经之余,他还译出《菩萨善戒》等经典。
元嘉八年夏,跋摩到定林下寺居住。
说法时,虔信者采花布满坐席,只是跋摩坐处,花色分外鲜艳,众人崇敬无比,待以圣礼。
夏日过后,跋摩回到祇洹寺。他与宋地缘分已尽,不想久留了。
九月二十八日,中食尚未吃完,他便先起身回阁。
弟子们起初未在意等进来看时,大师早已圆寂多时了。
为了追随正法,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,到远方求师访友。
他弃掉头簪彩饰,布衣疏食,在僧舍中专心学习经典,到受戒时,已贯通了经律论三藏。跋陀罗为人谦和谨慎,对老师极尽礼节。
不久之后,他辞别小乘老师,转而学习大乘。
老师一见,便让他探取经匣,这好像古代婴儿的抓周,测其将来是否成器,他一伸手便得到《大品》与《华严》,老师很是赞许,感叹道:“你于大乘缘分不浅啊!”
自此埋头群经,诵读讲解,没有人能与之抗辩,因造诣高深,被称为“摩诃衍”即“大乘”之意。
跋陀罗受菩萨戒后,离开故乡中天竺,游历狮子国等地,名声渐起,得到的供养物品极多,因自知与东土缘分很重,便乘船渡海。船行至中途,风停水尽,望着四周茫茫一片,全船人渐渐绝望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