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五章 奇行世难知-《异界至尊妖圣》
第(2/3)页
众僧也屡做怪梦,常有人梦中狂呼乱叫,如遭酷刑。跋陀罗烧香咒愿:“你们宿缘在此,我现在造寺,行道礼忏,都是为了使你们早日得到解脱。若想住下去,就做护法善神,若不住,各找各的去处安居吧。”
当晚,僧俗十几人梦见鬼神数千,挑着担子移去,众人从此才得安宁。
大明六年,天下大旱,众人祈祷山川,但数月都无效果。
孝武请跋陀罗求雨,并很是绝情地说:“法师高明,一定要感动上天,若无灵验,从此就不要再见面了。”
“贫僧有何功德?不过,仰仗佛家三宝与陛下天威,定会降下甘霖。若不见效,是老朽心意不诚,也就无颜再见陛下。”跋陀罗知道,君王待人,向来是为我所用,并无什么可说的。
他到北湖钓鱼台烧香祈请,不吃不喝,默诵经典,并加上神咒。
第二天晡时,西北方乌云如车盖般冒出。
太阳落时,狂风暴起,阴云四合,大雨从天而降。
跋陀罗在雨中静立,如黑色的石头。
明帝当朝,他更被当做国宝一样看待。
他明显苍老了,老年的岁月多回忆与余闲,他常把玩拿了数十年的香炉,常静观到他手上来取食的鸟儿——几十年了,他吃完饭,总将剩余分给鸟儿。
娇小、活泼的生灵叽喳着忒楞楞飞去,他深不可测的眼睛朝向天空,在渺渺茫茫之中,他似乎见到了什么。
泰始四年正月,他觉出日子不多了,便从容地与众人告别,帝王,公卿,名僧,名士,弟子,熟悉的面孔都为他悲哀,他却总是微笑。
临终那天,他久久地朝西方站立,眼中一片光明,对随侍弟子说:“你看那些天花和圣像。”然后便回屋圆寂了。
小和尚看到安小余听得入神,道:“施主,我再给你讲讲保志大师的事迹。”
保志本姓朱,少年出家,随师傅修习禅业,一向恭谨勤奋,到宋太始初年却忽然变得行迹怪异起来,居止不定,饮食无时,几寸长的头发蓬乱如草,却不梳不剃。
肩上一条锡杖,杖头挂些刀剪、镜子、布匹一类的东西,常常就这样赤脚穿行于大街小巷。
到齐建元年间,更加神怪非常。
他眉开眼笑地与人说些没头没脑的话,人家也不以为意,后来遇到变故,再追想保志的话,分明他是在说着预兆。
有时也来一两首诗,词句有如谶语,有时接连几天不吃东西,却面无饥色。
保志的名声越来越大,很快京城的士庶僧俗,纷纷拜他为师。
齐武帝萧赜见他影响日广,便以欺诈、迷惑百姓的罪名将他收在狱中。
第二天,有个狱吏到闹市中游荡,见保志在那里与人说笑,顿生疑惑,悄悄返回狱中,见保志仍在地上打坐。
“难到是我看花了眼吗?”狱吏扪心自问。
一天,保志忽然对狱卒嚷嚷道:“哈哈!门外有两人来给我送吃的啦!用金钵盛着,你们快给我拿过来!”
果然文慧太子、竟陵王萧子良都来给他送饭。
建康令吕文显将此事报告武帝,武帝见他果真不是凡人,便将他迎入宫中。
不久,景阳山上又出现一个保志,与七个僧人在一起。
武帝大怒,下令派人检视后堂,四处找寻,没有保志的踪影。
门卫禀奏道:“保志很早就出去了,我省视他时,见他正用墨涂身。”
僧正法献见他衣服破敝,便想送他一件,派人到罽宾、龙兴两寺寻找,都说:“昨晚在此过,过早晨就走了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