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邵武知县袁崇焕-《重振大明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能吧,这上边盖着官府的大印呢,而且我刚看见我家隔壁的王老汉也带着他的小儿子来报名了,当场画押给现银!”

    另一个经常在集市上卖油炸臭豆腐的名叫豆腐张的小贩插嘴道,他已经打算收掉摊子去报名了。

    众人听见豆腐张的话,往棚子的方向看去,果然看见里面的地上摆着几个木箱,里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,正有几个刚刚画押的年轻人揣着银子喜笑颜开的从里面走出来。

    见此情景,众人赶忙肩摩踵接的涌向了不远处的招贤棚,一个青衣小帽小厮模样的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,小跑几步赶到不远处一个身着圆领大袖衫的青年人身边耳语了几句。

    青年人大概三旬上下,身材虽然算不上高大,但目光炯炯,颊有美髯,神情气度颇为不凡,青年人听到小厮探听的消息,脸上不禁又多出几分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大人,从开市到现在,报名的军户余丁画押在册的已有一千五百余人,会打铁的匠户和医户也招了五十几人了。”

    湛濯之拿着一叠报名军士的花名册来到杨应乾身边,在来到永宁卫之后,他们兄弟几人便已约定,众人私下以兄弟相称,但若在军中便以官职相称,所以此时湛濯之没有叫杨应乾二哥而是称之为大人。

    听着湛濯之的汇报,杨应乾满意的点了点头,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缺去的兵额便可补满,而且还多了许多的技术兵种。

    只是人员一多,这每月的花费就增多了,自万历年开始,朝廷每年给各卫所的拨款少的可怜,所以卫所的军官想要发财就只能盘剥手下军户的土地成为地主,这也是军户大量逃亡的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杨应乾要练兵,就只能自筹军饷,这以后的花费只会越来越多,杨应乾不禁挠了挠头,下个月克里斯的商船应该就到了,得多要些烟草才是,目前想要筹集军费,只能靠这个了。

    这时洪安澜也从招贤棚那边走了过来,身后还跟着一个瘦瘦的年轻人,洪安澜走到近前冲杨应乾一抱拳。

    “大人,这个小子非要见你,说想要预支一年的饷银,赶他也不走。”洪安澜一边说着一边没好气的转过头瞪了年轻人一眼,要不是当着杨应乾的面,恐怕早就上手了。

    杨应乾闻言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,虽然身型有些瘦弱,但浑身上下似乎充满着力量。

    “你为何要提前预支饷银啊?”杨应乾问道。

    年轻人向杨应乾微微一拱手,不卑不亢的看向杨应乾。

    “小人是火器匠人罗立,听说大人在招人特来投奔,因家中老父缠绵病榻多年,无钱医治,所以想先预支些饷银给老父看病。”

    闻听罗立的自我介绍,杨应乾的耳朵不禁微微一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