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"向省里求援呢?" "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。" 市长赵永辉猛地拍了下桌子:"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!" 李毅飞环视在场的常委们:"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。我们还有十天时间,必须找到解决办法。" 会议决定兵分两路:一路由赵永辉带队,立即前往省城,尽可能争取转机;另一路由李毅飞坐镇,在本地想办法。 接下来的几天,工真市委大楼的灯光彻夜长明。 李毅飞亲自约见了本地几家大企业的负责人。 令他感动的是,这些企业在了解情况后,都表示愿意帮忙。 "李书记,我们企业是在工真发展起来的,现在工真有困难,我们不能坐视不管。 "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当即表态,"我们可以拿出两个亿,无息借给市政府。" 其他企业也纷纷响应,很快就凑出了五亿资金。 但距离十五亿,还差得很远。 更让李毅飞揪心的是,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,开始在社会上引发恐慌。 银行门口排起了取款的队伍,一些供应商开始催要货款。 第三天晚上,李毅飞独自在办公室思考对策。 陈默轻轻走进来,放下一份材料。 "书记,这是您要的全市民生项目清单。"陈默犹豫了一下,"另外......刚才接到消息,暖心驿站的部分供应商要求结清货款,说担心我们......" 李毅飞闭上眼睛,揉了揉太阳穴。 这是他执政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。 就在这时,他的手机响了,是一个陌生的号码。 "李书记吗?我是张卫国,老兵面馆的。 "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紧张,"我听说市里遇到了困难,我们想尽一份力。" 李毅飞愣住了:"张师傅,您怎么......" "街坊邻居都在传。"张卫国说,"我们这些开小店的商量了一下,凑了五十万,虽然不多,但是个心意。" 挂断电话,李毅飞的眼眶有些发热。 这就是他守护的工真,这就是他深爱的人民。 第四天,赵永辉从省城打来电话,声音兴奋:"书记,有办法了!国家开发银行愿意为我们提供过桥贷款,条件是我们要拿出足够的抵押物。" "什么抵押物?" "市里持有的重点企业股权。" 李毅飞沉默了。 第(2/3)页